-
字音
注音: ㄌㄟˊ ㄊㄧㄥˊ ㄨㄢˋ ㄐㄩㄣ
漢語拼音: léi tíng wàn jūn -
解釋
成語典
比喻威力強大,勢不可擋。語本漢.賈山〈至言〉。△「排山倒海」國語辭典 修訂本
語本《漢書.卷五一.賈山傳》:「雷霆之所擊,無不催折者;萬鈞之所壓,無不糜滅者。」後比喻威力強大,無法抗拒。如:「我軍以雷霆萬鈞之勢,一舉殲滅敵人。」國語辭典 簡編本
比喻強大的威力。語本《漢書.卷五十一.賈山傳》。例我軍挾雷霆萬鈞之勢,攻破敵方陣地。
-
典故
說明: 賈山,西漢穎川人。孝文帝時,曾寫〈至言〉一文,以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,強調帝王應聽取臣下的勸諫,進用賢能之士,興禮義,輕徭賦。賈山認為,君主的權勢無窮,就像被暴雷打到,沒有不損壞的;被重物壓到,沒有不毀滅的。但是國家需要人才,如果君主的威勢太盛,有志之士也會望之卻步;如果國家沒有人才,縱使有聖君聖王,也很難能長治久安。後來「雷霆萬鈞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威力強大,勢不可擋。
書證: 01.宋.楊萬里〈范公亭記〉:「當公伏閤以死,爭天下大事,雷霆万(萬)鈞,不栗不折,視大吏能回天卻月者,蔑如也。」02.宋.王令〈唐介〉詩:「信乎介亦壯男子,直能金鐵其肝脾。雷霆之怒萬鈞重,人主之威猶過之,一語所犯百死在,要領可斷族可夷。」03.宋.孫夢觀《雪窗集.卷二.漢賈山言人主威勢》:「臣聞好善忘勢,賢主之事也;滅德作威,末歲之事也。……賈山言人主之威勢,曾雷霆萬鈞之不如。帝嘉納之,其成後元之治者,宜也。」 -
用法
語意說明: 比喻威力強大,勢不可擋。
使用類別: 用在「氣勢強盛」的表述上。
例句: 水壩閘門一開,霎時飛瀑怒瀉,雷霆萬鈞。我軍挾雷霆萬鈞之勢,一舉就攻破敵方陣地。拳王出手一擊,果然雷霆萬鈞,對手應聲倒下。外來的民主浪潮雷霆萬鈞,終於擊潰了中國傳統守舊的帝王思想。站在這巨大的舊火車頭旁邊,還可以感受到當年它那雷霆萬鈞、風馳電掣的氣勢。 -
典源
文獻名稱: 漢.賈山〈至言〉(據《漢書.卷五一.賈鄒枚路傳.賈山》引)
文獻內容: #昔者夏商之季世,雖關龍逢、箕子、比干之賢,身死亡而道不用。文王之時,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,芻蕘採薪之人皆得盡其力,此周之所以興也。故地之美者善養禾,君之仁者善養士。*1*雷霆之所擊,無不摧折者;*2*萬鈞之所壓,無不*3*糜滅者。#今人主之威,非特雷霆也;勢重,非特萬鈞也。開道而求諫,和顏色而受之,用其言而顯其身,士猶恐懼而不敢自盡,又乃況於縱欲恣行暴虐,惡聞其過乎!震之以威,壓之以重,則雖有堯舜之智,孟賁之勇,豈有不摧折者哉?如此,則人主不得聞其過失矣;弗聞,則社稷危矣。
註解: 雷霆:暴雷、霹靂。萬鈞:形容重量或力量甚大。鈞,三十斤。糜滅:毀傷滅絕。 -
相關詞語
-
辨識
同: 「雷霆萬鈞」及「排山倒海」都有勢力極大,無法阻擋的意思。
異: 「雷霆萬鈞」側重於威力的強大;「排山倒海」側重於聲勢的猛烈。 -
單字解析